亚洲通

图片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公共服务 > 好警纪事

扎根基层二十余载的“守望先锋”

来源: 海门区公安局 发布时间:2025-05-07 字体:[ ]

在海门区公安局城中派出所,社区民警姜锦忠扎根辖区二十余载,用坚守与付出,搭建起保障平安与稳定的桥梁。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,他凭借精细化管控与全心服务,逐一破解难题,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赞誉,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篇章。

变装不变色 他是辖区“活地图”

1986年,姜锦忠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投身军旅。16年的军旅生涯,艰苦的训练与艰巨的任务,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。2002年,他脱下军装换上警服,完成了从军人到警察的角色转变,然而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初心始终未改。

担任社区民警的十几年间,双高村、高桥村的每一处角落都留下了姜锦忠的足迹。他深知社区民警作为公安工作基石的重要性,是连接公安机关与群众的关键纽带。只有深入群众,了解并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,才能赢得群众支持,推动社区警务工作顺利开展。

姜锦忠负责的辖区位于镇区城郊结合部,人员结构复杂,管控难度大。社区民警工作千头万绪、繁杂琐碎,但他从不抱怨。他常说:“我们虽办不了惊天动地的大案,可手头这些小事,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。”多年来,他对辖区了如指掌,成为“活地图”与“百事通”。他将基层工作比作刺绣,需精心、细心、耐心,下足功夫才能绣出社区平安美景。

矛盾不过夜 他是邻里“老娘舅”

在基层社会治理中,姜锦忠积极发挥关键作用,成功化解了一起长达二十年的土地纠纷。

日常巡逻时,他秉持“小矛盾不过夜”原则,凭借丰富警务经验与敏锐洞察力,精准发现矛盾苗头,迅速利用专业知识与沟通技巧介入调解,防止矛盾恶化。面对棘手大矛盾,他联动村委会,汇聚多方力量共同应对。

双高村茅某叔侄因不足4平方米的土地归属争执二十年,从海门人民法院上诉至南通市人民法院,不仅耗费大量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亲情也破裂。姜锦忠得知后,利用业余时间联合村委会工作人员分别走访叔侄俩。因其民警身份,当事人更愿倾诉,多年积怨得以释放。

姜锦忠没有急于调解,而是凭借调查权限,深入双高村查阅土地档案,了解土地历史与周边环境,打听叔侄家庭情况及过往相处模式。经深思,他认定修复亲情是化解矛盾的关键。此后,他从法理和情理出发,结合叔侄儿时温暖回忆耐心劝导:“亲情无价,为地失亲,从法律和情感看都不值,还可能引发更多不良后果。” 在他的努力下,叔侄俩开始反思,态度缓和。最终,两人放下执念,在姜锦忠和村委会见证下达成和解协议,握手言和。

平凡不简单 他是社区“守护神”

姜锦忠的荣誉簿上,记录着他多年的付出与成就:2次荣立三等功、5次个人嘉奖、7次获评优秀公务员。然而,面对这些荣誉,他谦逊地说:“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,属于我们这个集体。”在他看来,基层民警的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团队的协作。姜锦忠的故事,是无数基层民警的缩影。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,用耐心和智慧化解矛盾,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,用责任守护着万家灯火。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,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,筑起了社会稳定的坚固防线。姜锦忠用他的行动证明,无论岗位多么平凡,只要心中有责任、眼里有担当,就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。他是社区的“守护神”,也是我们身边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。

(作者:王宇,审核:张松林,审签:黄志峰)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